文/阿拉丙,纳兰泽自媒体编辑部
今年国庆档虽然上映的电影不少,但能和电影《长津湖》一较高下的毫无疑问只有《我和我的父辈》了。这部电影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的拼盘方式,用四个单元来呈现了从过去到未来的“父辈”故事。
《我和我的父辈》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分别执导。吴京同时还是电影《长津湖》的主演,在两部电影同时热卖并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吴京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
吴京在《我和我的父辈》中执导并主演第一个故事单元《乘风》。《乘风》讲述的是吴京饰演的团长马仁兴带领冀中骑兵团抗战的一个故事。
在电影中,吴京饰演的马仁兴为了掩护大部队和老乡撤离,直接以吴磊饰演的儿子马乘风为诱饵。在日军以为围堵到了冀中骑兵团主力的时候,马仁兴带领部队和老乡安全撤离。但他的儿子马乘风却最终壮烈牺牲。
之后,马仁兴率冀中骑兵团主力从后方试图袭击日军炮兵阵地,没想到日军迅速架设起了机枪阵地。为了营救战友、击溃敌军,冀中骑兵团勇猛冲锋、死伤惨重,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这个故事单元中,马乘风冲锋并壮烈牺牲的场景无疑是全篇最令人动容的场景之一。吴京将马乘风的冲锋和牺牲,与孕妇的分娩和成功产子做蒙太奇的链接,寓意着所有革命先烈无怨无悔的牺牲,都是为了下一代能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全篇最后,抗战取得胜利,马乘风愕然发现产妇在分娩后将儿子取名为乘风,以一个母题“call back”的方式,寓意了生命的传承。
不得不说,吴京已经成功摸索出了主旋律电影的流量密码,并在导演风格上从单纯的热血向融合革命情感与民族情绪的维度前进,手法愈加成熟。
同时,吴京延续了其追求画面形式感与视觉符号的表达方式,在片尾以两名骑兵在夕阳下交相辉映的方式,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电影印记。
在表演当中,吴京也给了自己更多文戏的尝试,和吴磊一起去挖掘了人物的内心细腻情感。
抓住题材规律,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即便在表演能力上还不能与顶级的演员媲美,但也无怪吴京成为了口碑与流量的绝对担当。
说完吴京,让我们来看看电影真正的英雄主角马仁兴和冀中骑兵团。
二战期间,虽然欧洲战场早已经是钢铁洪流的对决,但东亚战场由于工业化程度相对低、资源不足、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给了骑兵作战部队创造最后的战场辉煌的机会。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都组建了人数不少的骑兵部队。相较于枪炮子弹横飞,骑兵之间冲阵砍杀无疑更血腥也更能挑动观众的视觉神经。经典抗日剧《亮剑》中,“骑兵连冲锋”的名场面不知勾动了多少观众的眼泪。
《乘风》同样如此,吴京虽然在采访时笑称拍骑兵团是因为骑兵帅,但随后还是严肃地补充称,他其实被真实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所打动,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一位“父辈”英雄——马仁兴。
虽说姓马又以指挥骑兵战斗成名,但马仁兴并非西北军阀,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原汉子。
1904年,马仁兴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马仁兴从小好学上进,立志报国,十五岁时就离开家乡当兵。后来,他进入到开封军官学校深造,并在1926年投奔冯玉祥,一路升任至少将参谋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因不满蒋光头的不抵抗政策,被降职为团长。七七事变后,马仁兴对我党坚持抗日的做法深为赞赏,开始与八路军有了秘密接触,并于1938年秘密加入了我党。
在一次秘密营救地下党的过程当中,马仁兴受到怀疑,并疑似暴露。1941年4月14日,马仁兴在被抓捕之前率部在山西省陵川县率部起义。冀中骑兵团就是由马仁兴率领的国民党40军庞炳勋部的骑兵14旅28团改编而来,起义时建制1600余人,后经整编、缩编为1200余人。
此后,他先后任八路军冀中军区129师骑兵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六支队二十七团团长、晋绥一分区司令员、东北保安第一旅旅长、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
而电影中带领冀中骑兵团抗日的马仁兴,当时时任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二团团长。影片最后,观众可能还记得有战士叫马仁兴司令。那时的马仁兴已经升任为晋绥一分区司令员。
据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回忆录《吕正操回忆录》中的介绍:“骑兵团战斗在冀中平原,穿插于平汉铁路线之间,采取了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打击日军的侵略,共作战50余次。”
冀中骑兵团是军区的直属王牌部队,他们曾多次在危急时刻杀出一条血路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成为了根据地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乘风》便是反映此时间段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骑兵部队分为轻骑兵和枪骑兵。轻骑兵是以马刀和长枪为主的骑兵部队,而枪骑兵则是以配备步兵为主的骑兵部队。冀中骑兵团正是一支结合了轻骑兵战法的枪骑兵部队。
1942年,日军发动“五一”扫荡,派出数万人“清理”八路军战斗力量。在“反扫荡”过程当中,冀中骑兵团成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后。可为了牵制敌人,解救被围的机关干部和群众,冀中骑兵团又于5月11日奉命返回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根据地腹地坚持斗争。
5月12日早晨,冀中骑兵团在掩护转移群众时遭遇日军截杀。为了防止群众暴露,骑兵团诱骗日军骑兵疯狂追赶。此时,天上还有敌机向骑兵轮番投弹、扫射。
眼看一路被追杀不是办法,冀中骑兵团调转马头,反向冲向日军骑兵队。日军骑兵队一下子慌乱起来,被杀得人仰马翻。日军的飞机在空中也不敢再投弹开枪。几番厮杀后,骑兵团乘机脱离战斗,群众也得以安全转移。
这场战斗从作战时间和形态上就和《乘风》中吴京带领骑兵诱敌的场景很像。在电影当中,马仁兴为了避免群众伤亡,带领骑兵诱敌日军战斗机,并利用战术用轻机枪将日军击落。
这个看似有点“抗日神剧”的轻机枪打飞机的战术就是马仁兴创始使用的。日军战斗机为了提高射击精度需要低空俯身射击,骑兵团利用地形在山侧埋伏机枪手,待骑兵诱敌低飞通过山间时,将其击落。
通过这种战术,冀中骑兵团一共击落了日军战机14架。在《乘风》首映礼现场,还有一位新四军老爷子到场。据他表述,他们后来也采用这种战术,击落了20多架日军飞机。
骑兵团成功撤离后,在5月20日左右,在蠡县跑曲村与敌遭遇。在这场遭遇战中,骑兵团伤亡惨重,马仁兴之子马乘风正是在这场遭遇战当中牺牲。吴京在《乘风》中,则对这段战斗进行了还原和艺术再加工。
在为期60多天的“反扫荡”战斗当中,冀中骑兵团硬是用传统的骑兵冲击战术在日军封锁线上撕开一道血的缺口,完成了牵制敌人、掩护冀中区机关和群众突围的任务。
冀中骑兵团在大“扫荡”中受到了重创,政委汪乃荣、总支书记高尚勇、政治处主任杨经国在几次遭遇战后全部牺牲。1200人的骑兵团,只剩下不足400人。《乘风》中吴京饰演的马仁兴率领骑兵团冲击日军机枪和炮兵阵地,就是将几次遭遇战的战况进行了合并。
冀中骑兵团在经受重创后无力补充兵源和装备,也无力在集中休整,只得向晋冀鲁豫作战略转移。最后,这支曾经的千人骑兵团被缩编为骑兵营,合并进南进支队。
又过了半年,骑兵营在历经多次战斗的剧烈损耗后,被缩编成了一个大连,编入了冀南骑兵团。
从此,冀中骑兵团的番号不再存在。这支英雄的队伍在经历了无数次战役后,以血染冀中方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马仁兴以及他的冀中骑兵团却名震疆场,成为了当时的英雄部队符号。
抗日战争结束后,马仁兴从晋绥区调任东北。1946年3月17日,时任时任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的马仁兴率部保卫四平。在四平保卫战中,马仁兴延续了他的部队在战场上勇猛作战的风格,在战役中以两个团的兵力,抗击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王牌新一军33个昼夜,歼敌16000余人。
1947年6月,马仁兴率部参加四平攻坚战,不幸中流弹牺牲,牺牲时年仅43岁。马仁兴也是我军在四平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马仁兴如流星般般短暂,又像烟火般绚丽的人生,如今终于被搬到了大银幕上,让观众们认识了这位抗日英雄。而他与儿子马乘风的故事,则表现了他隐藏在家国大义下的舐犊情深。
为了还原马仁兴和冀中骑兵团的英雄形象,饰演骑兵战士的演员共有57人从马上摔下受伤。但为了完成拍摄,演员们依旧坚持拍摄,直到晚上才去医院检查病情。
长期被大众冠以小鲜肉刻板印象的吴磊也让观众们对他大为改观。他以剃成寸头出演,在道具枪意外炸膛伤到脸部后,还坚持继续拍完戏才医治,都值得令人点赞。再加上李光洁、余皑磊、魏晨等演员的倾力演出,这才有了《乘风》塑造的可歌可泣的中国军人群像。
如果你对马仁兴和冀中骑兵团的故事感兴趣,希望看到吴京、吴磊们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军人硬汉形象,不妨去电影院好好支持一下!